恐龙如何换牙?古生物学者揭秘古老角龙换牙方式
新华社武汉5月9日电(记者李伟)哺乳动物(包括人类)一生只换一次牙。亿万年前,恐龙又是如何换牙的?记者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获悉,该校地球科学学院韩凤禄副教授研究团队联合中外科研人员,研究了早期角龙的牙齿形态和替换特征,揭秘了早期角龙的换牙方式。相关研究成果已于近期在国际生物学期刊《电子生命》在线发表。
生活在白垩纪晚期的三角龙,因造型奇特而闻名,其口中牙齿数量最多可达800多颗。它们的牙齿终生都在替换,并且有着很快的替换速率,换一次牙仅需3个月左右。然而三角龙的祖先类群却缺乏这种复杂的牙齿系统。
韩凤禄告诉记者,为了研究早期角龙的牙齿替换,研究人员对3种主要生活在侏罗纪的早期角龙的头骨及牙齿进行了显微CT扫描,通过重建牙齿的3D模型,观察功能齿和替换齿的发育情况。
研究人员发现早期角龙具有和三角龙截然不同的牙齿特征:早期角龙有着极少的替换齿数量,说明早期角龙比晚期出现的三角龙的换牙频率慢很多。早期角龙新牙生长的位置也不同于三角龙,三角龙的新牙从旧牙的底部长出,而早期角龙的新牙从旧牙的内侧长出。
为什么早期角龙和三角龙的牙齿系统差异如此之大?韩凤禄认为,早期角龙体型较小,如当氏隐龙体长仅1.2米左右,而三角龙体长达到9米左右,体型增大导致三角龙对食物的需求变大,对牙齿有着更高的要求。
“三角龙的牙齿形态复杂,使得它们能够在口腔内对食物充分咀嚼,而早期角龙的牙齿形态简单,可能只有简单的切割植物的功能,功能的差异也导致了两者牙齿系统的差异。”韩凤禄补充解释,在当氏隐龙和另一种早期角龙鹦鹉嘴龙中还发现了胃石,这说明它们很可能像现代鸟类一样吞咽小石子进入胃中辅助消化,使得牙齿承担的压力更小,牙齿的磨损更慢。
[责任编辑:admin]
Tag标签:牙齿
- 05-10恐龙如何换牙?古生物学者揭秘古老角龙换牙方式
- 05-10冬奥会后 冰雪经济如何高质量发展
- 05-102022年维也纳联合国中文日活动拉开帷幕
- 05-10冬奥遗产可持续利用的法国方案
- 05-10全民健身线上运动会:“云”健身让更多人动起来
- 05-10巾帼担当 郑州技师学院“她力量”擎起疫情防控“半边天”
- 05-10河南农业大学:让党旗始终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
- 05-10【百姓帮帮团】图解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政策
- 05-10郑州市郑东新区豫兴路办事处闻令而动战疫情
- 05-10青春战“疫” 郑州技师学院青年志愿者在行动
- 05-10宅家抗疫,“4N”模式让你菜来伸手
- 05-10河南汝阳:初夏时节采菊忙
- 05-10郑州经开区教文体局党员先锋在风雨与烈日下的坚守
- 05-10河南将再迎降雨大风 15日起气温逐步回升至30℃左右
- 05-10红场阅兵式上,普京谈到北约和俄乌冲突,说了这些
- 05-10山东荣成:伏季休渔“清网”行动开启
- 05-10“疫”战到底 | 居民不出小区就能买到新鲜菜!郑州金水
- 05-10疫情不挡温情——东大街街道志愿者帮助待产孕妇紧急就医
- 05-10居家也要动起来 2022年河南省全民健身月即将启动
- 05-10金水区人大代表谢国峰捐赠医用外科口罩助力疫情防控
精华推荐
精选图集
热点文章
- 上海、吉林疫情走向?如何降低“物传人”风险?专家最新解释
- 上海首批防范区居民走出小区:防控政策依旧要遵循
- 国家卫健委:上海市疫情处于快速上升期,疫情防控的难点
- 为什么有的防范区还是不能出门?“三区”问答,围绕区域管控
- 疫情之下:把党旗插在“疫”线,争当战“疫”急先锋
- 鞍山:社会组织助力疫情防控,发动各方力量
- 疫情之下,安徽移动:战疫有速度,防疫有温度
- “四叶草”工地上的新婚夫妻:疫情过去再办婚礼
- 新冠疫情期间保生产 药企“夫妻档”的“抗疫情”
- 大连市4例本土确诊病例和14例无症状感染者今日出院:符合出院标准
- 生活物资保供、保障市场供应,多部门启动联保联供机制
- 让党旗在抗疫第一线高高飘扬:一群最可敬的医护人员奋战在闵行体育馆方舱医院
- 上海误判阳性夫妻音频事件,当地政协委员说明经过,双方声音都要听
- 发布会——防疫第三条路可行吗?无症状可以居家吗?吴尊友回应
- 疫情期间快递怎么办?多地发文保障邮政车辆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