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里有了文化“加油站”
【我与祖国同奋进】
乡村里有了文化“加油站”
讲述人:浙江省嵊州市金庭镇中心学校退休教师 方秋雄
农家书屋是公共图书馆在乡村基层的神经末梢,也是农村很重要的公共文化空间。退休后,我最爱去的地方就是我们镇上的农家书屋,或读书,或看报,有时还参加一些文化活动,我觉得自己的文化生活丰富而多彩。
近年来,我们金庭镇大力推进农家书屋惠民工程。目前,全镇有农家书屋14个,藏书近2.3万册,实现了村居全覆盖,而且全天候开放。值得一提的是,我们镇的农家书屋和嵊州市图书馆形成了常态化的换书机制,定期开展“书来书往”图书互换公益活动。今年,嵊州市图书馆已和金庭镇农家书屋互换图书2000余册,延伸了图书流通渠道,拓宽了图书馆的服务空间,丰富了基层图书室的文献内容。
每年寒暑假及其他节假日,镇上都会邀请退休教师跟孩子们在农家书屋开展“翰墨金庭——博雅读书会”活动。镇里有一些留守儿童,之前一放假,就处于“放养”状态。自从有了“翰墨金庭——博雅读书会”,这些孩子们节假日都可以来农家书屋,在退休教师们的照看下看书、做作业,这帮留守儿童的家长解决了一大难题。我很高兴也参与到了“翰墨金庭——博雅读书会”活动中。每逢节假日,我都会到农家书屋带领孩子们读他们喜爱的书,引导孩子们潜心阅读,快乐成长。
如今,走进农家书屋阅读的村(居)民越来越多,一些人还通过阅读掌握了发家致富的技巧。镇上下任小吃店店主唐小娟比较喜欢看面点制作及餐饮管理方面的书。她说,希望通过阅读多学些餐饮知识,提升小吃店的管理水平。灵鹅村桃形李种植户吕玉彩种植七八亩桃形李,每次遇到桃形李病害,她就走进农家书屋,挑选《果树繁育与养护管理大全》等书籍,查找医治果树病虫害的方子。她跟我说:“书上的方子,管用!”
如今,农家书屋不仅成为我个人闲暇时的好去处,更成为全镇百姓的文化“加油站”、知识“充电站”。
(光明日报记者韩业庭 光明日报通讯员陈灵丽、裘洁林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 2022年05月11日 05版)
[责任编辑:admin]
Tag标签:农家
- 05-11《亲爱的小孩》:家庭剧的现实镜像
- 05-11职场类综艺:展示奋斗者精彩人生
- 05-11一代青春一代兵——简评《特战荣耀》
- 05-11乡村里有了文化“加油站”
- 05-11将于5月19日发布 奔驰Vision AMG概念车预告图
- 05-11在万物的情绪里审美
- 05-11“图书馆+”,打开公共文化服务新天地
- 05-11以洁净的色彩装点世界
- 05-11一曲深情的歌谣——读长诗《妈妈》
- 05-11《三七林下生态种植技术规程》颁布 朱有勇院士团队牵头
- 05-11光明日报评论员:与党同心 跟党奋斗
- 05-112024年建成 蔚来全新中高端品牌生产基地落户合肥
- 05-11限量300台 牧马人高地丛林绿限量版5月13日上市
- 05-11萨顿假说(萨顿假说演绎法)
- 05-11小马科斯赢得大选 中菲关系保持稳定
- 05-11“以链遏华”:美国泛化“强迫劳动”的战略图谋
- 05-11王岐山出席韩国新任总统尹锡悦就职仪式
- 05-11“2022·中欧人权研讨会”聚焦科技与人权
- 05-11俄乌冲突“世界冲击波”之政治篇——世界秩序深刻演变美
- 05-11“中专生给硕士当师傅”不该稀奇
精华推荐
精选图集
热点文章
- 上海、吉林疫情走向?如何降低“物传人”风险?专家最新解释
- 上海首批防范区居民走出小区:防控政策依旧要遵循
- 国家卫健委:上海市疫情处于快速上升期,疫情防控的难点
- 为什么有的防范区还是不能出门?“三区”问答,围绕区域管控
- 疫情之下:把党旗插在“疫”线,争当战“疫”急先锋
- 鞍山:社会组织助力疫情防控,发动各方力量
- 疫情之下,安徽移动:战疫有速度,防疫有温度
- “四叶草”工地上的新婚夫妻:疫情过去再办婚礼
- 新冠疫情期间保生产 药企“夫妻档”的“抗疫情”
- 大连市4例本土确诊病例和14例无症状感染者今日出院:符合出院标准
- 生活物资保供、保障市场供应,多部门启动联保联供机制
- 让党旗在抗疫第一线高高飘扬:一群最可敬的医护人员奋战在闵行体育馆方舱医院
- 上海误判阳性夫妻音频事件,当地政协委员说明经过,双方声音都要听
- 发布会——防疫第三条路可行吗?无症状可以居家吗?吴尊友回应
- 疫情期间快递怎么办?多地发文保障邮政车辆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