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其明:我与祖国同唱一首歌
【人民需要这样的文艺家⑨】
光明日报记者 孟歆迪
号角吹响了,音符昂扬激荡,各种乐器以不同音色交织鸣奏,阳光下飘扬的红旗,铿锵行进的脚步,徐徐展开的革命历史风云……这就是《红旗颂》响起时的画面。
《红旗颂》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歌颂红旗为主题的器乐作品,也是迄今中国音乐舞台演奏率最高、媒体播放次数最多的音乐作品之一。
创作者吕其明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交响乐作曲家、著名电影音乐作曲家。1965年《红旗颂》首演时就获得巨大成功,但吕其明却觉得“功力尚浅”。他一直在增益完善,这一改就是半个多世纪。通过无数次修改,他将对党、对祖国和人民更深沉的爱与理解融入其中,最终在54年后,于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定稿。他说:“我将自己的人生与共和国70年一起写成了歌。这是我送给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礼物,祝愿我的祖国永远繁荣富强。”
只有这样诚挚的作者才会创造历久弥新的经典。
吕其明近照 光明图片
网友“我本善良”说:“《红旗颂》是中国最著名的交响乐,演绎着中国历史和发展变迁,百听不厌。”
网友“惟道”说,此曲“一扫靡靡之音,包举宇内气概”。
还有网友留言:“我是90后,听《红旗颂》,又感动又激动。”“1983年在收音机上听到这首曲子,至今听了快40年了,还是觉得好听。”“我已过花甲之年,只要听见《红旗颂》,仍会泪流满面,因此常被老伴笑话。她哪里知道是《红旗颂》坚定了我的信念。”
几十年过去,人们对这首管弦乐序曲依然津津乐道,序曲中的每一个音符,每一种乐器发出的音色,每一段或婉转、或激昂、或欢悦的旋律,都像是不同的人在用不同的歌声,诉说着让人热泪盈眶的故事,描述着阳光下红旗冉冉升起的壮美画面,充满生机,充满力量。
这首旋律恢宏的管弦乐序曲,是吕其明仅用7天时间夜以继日写就的,创作的时候,往事一幕幕跃入脑海:燃烧着的村庄,硝烟弥漫的战场,奋勇杀敌的战士、天安门前升起的五星红旗……他激情澎湃,饱含热泪。
感情缘于生活的体验,乐曲来自心灵的共鸣。不追求高深复杂的作曲技巧,只用最适合的手法表现所要表达的内容,这是吕其明对作曲的理解。他坦言:“我的作品不故意去炫弄技巧,越单纯可能大家越喜欢,技巧是为内容服务的。”
因此,他的每一首乐曲,每一段旋律,每一个音符都是他想要表达的话,饱含着最深的情感,有着厚重的人生况味。
在南京,自1999年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新馆开馆以来,有一首长达60分钟、分为15个乐章的背景音乐从未停止播放。
这首深沉、婉约的乐曲名为《雨花祭》,是吕其明用半年时间写下的。曲成后他分文不取,他说,为烈士纪念馆写歌是他“无上的荣耀”。《雨花祭》的总谱一直保存在纪念馆内吕惠生烈士纪念墙前的玻璃柜里。吕惠生烈士是吕其明的父亲。
吕惠生不仅自己以一介书生之身投奔新四军,还将包括吕其明在内的3个子女送入新四军。吕惠生将自己、家庭的命运与新四军、中国革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了一起。1945年11月这位革命先烈牺牲于南京。
不仅是来自家庭的影响,也是时代赋予的使命,让吕其明在成为作曲家前,先成了一名战士。
1930年,吕其明出生。10岁时就随父去淮南抗日根据地参加新四军;1945年,父亲牺牲的同年,在新四军某师驻扎地,在老乡家昏暗的油灯下,吕其明与另外两名少年一同举起右手、握紧拳头,对着自制而成的一面党旗,作出了忠守一生的宣誓,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爱国主义与为民奉献的精神,在战火纷飞中,在豪壮的血泪中,牢牢根植在吕其明的骨血里,化成了他的红色基因。他懂得了将个人的命运、悲欢、荣辱和祖国、和人民融合在一起,用真诚、智慧的劳动来回报祖国和人民。“我一直觉得我是幸存者,我更要坚持战斗下去。”“为祖国、为人民而写作,对我来说,绝不是一句口号,而是终生的崇高天职和神圣使命。”
这个信念不曾褪色,激励他全身心投入新中国的音乐事业,不停耕耘,不停奉献,不停从真实的生活中汲取温热的力量,将对祖国丰沛的情感化作音符谱在新中国的大地上,传唱在人民心里。
70余年来,吕其明先后为《铁道游击队》《焦裕禄》《雷雨》等200多部(集)影视剧作曲,创作《红旗颂》《使命》等10余部大中型交响乐作品、300多首歌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等歌曲广为传唱,荣获“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成就奖”。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全国数百万名医务人员奋战在抗疫一线。时年90岁的老人,又因感动拿起笔,以早年为电影《白求恩大夫》原创的组曲为素材,一笔一画地描绘出单乐章随想曲《白求恩在晋察冀》。
2021年6月29日,伴着自己谱写的《红旗颂》乐曲,91岁高龄的人民音乐家吕其明步入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成为“七一勋章”的获得者之一。
他是时代的高歌者,是站在高岗上向着新中国吹响嘹亮号角的战士。他用自己的音乐描摹着新中国的春暖花开。人民需要更多更多这样的文艺家!
《光明日报》( 2022年05月08日 01版)
[责任编辑:admin]
Tag标签:光明日报
- 05-08吕其明:我与祖国同唱一首歌
- 05-08以微小笔触勾勒文明经纬 历史文化纪录片大有看头
- 05-08吕其明:我与祖国同唱一首歌
- 05-08以微小笔触勾勒文明经纬 历史文化纪录片大有看头
- 05-08“你点我办”解难题“你评我改”优服务泰州发布市场监管
- 05-08龙岗11岁学生从10米高空坠楼险丧命,多学科合力抢救成功
- 05-08他以敏感细致抢救回电话线那头的生命
- 05-08滨湖路与光谷大道之间建议增加绿道
- 05-08上海出现新的新冠变异株,传播速度提升30%?市疾控中心:
- 05-08河南濮阳新增4例无症状感染者 活动轨迹公布
- 05-08新余渝水:组织召开污水毒情监测溯源工作调度会暨“扫毒1
- 05-08端午节放假安排来了!这次不调休
- 05-08吕其明:我与祖国同唱一首歌
- 05-08以微小笔触勾勒文明经纬 历史文化纪录片大有看头
- 05-08神颜的终点都是流浪汉?
- 05-08火箭有意交易得到西蒙斯,戈登伍德或打包送走
- 05-08张琳芃告别广州队:十几年我经历了中国足球最好和最不好
- 05-08邮政快递全行业日均揽投量破 3 亿件 超去年同期水平
- 05-08奥迪,你的车机真对不起“豪华品牌”!
- 05-08奔驰概念车 / 广本 ZR-V 曝光 一周热闻回顾
精华推荐
精选图集
热点文章
- 上海、吉林疫情走向?如何降低“物传人”风险?专家最新解释
- 上海首批防范区居民走出小区:防控政策依旧要遵循
- 国家卫健委:上海市疫情处于快速上升期,疫情防控的难点
- 为什么有的防范区还是不能出门?“三区”问答,围绕区域管控
- 疫情之下:把党旗插在“疫”线,争当战“疫”急先锋
- 鞍山:社会组织助力疫情防控,发动各方力量
- 疫情之下,安徽移动:战疫有速度,防疫有温度
- “四叶草”工地上的新婚夫妻:疫情过去再办婚礼
- 新冠疫情期间保生产 药企“夫妻档”的“抗疫情”
- 大连市4例本土确诊病例和14例无症状感染者今日出院:符合出院标准
- 生活物资保供、保障市场供应,多部门启动联保联供机制
- 让党旗在抗疫第一线高高飘扬:一群最可敬的医护人员奋战在闵行体育馆方舱医院
- 上海误判阳性夫妻音频事件,当地政协委员说明经过,双方声音都要听
- 发布会——防疫第三条路可行吗?无症状可以居家吗?吴尊友回应
- 疫情期间快递怎么办?多地发文保障邮政车辆通行